內地 - 甘肅巧手工作坊
2021-07-14 13:54

「甘肅巧手工作坊」位於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原,是公平點在施達基金會的協助下,為肯定農村婦女的自我價值、提升她們在社區的地位、改善家庭經濟現狀,依託他們現有的手工製作技術,為婦女們提供一個發展平台,而組建的團隊。

團隊以公平貿易原則運作。在工作坊內,工作人員與婦女一起創作,討論製作細節及產品定價,透過參與、培訓、交流,提升她們的能力及自信心。公平貿易提倡一種建基於協商、具透明度和互相尊重的貿易關係,在市場可接受的條件下為生産者提供更好的價格回報。同時公平貿易還會額外給予一筆社區發展金,讓生產者相互協商用於社區發展上。

培訓、能力提升

魏占秀是甘肅巧手工作坊最年長的姐妹,被村裏人稱為〝花匠〞,經過她雙手繡出的花,艷麗、逼真。一直以來,她在家擔當照顧孫子的責任,加入工作坊後,她經常感嘆的說:「沒想到我50多歲了,還學會用縫紉機,學做包呀!」所有加入工作坊的婦女必須參加手工藝的培訓,如繡花、縫紉、配色等;未來還有管理、會計等培訓,提升她們的能力,增加她們的發展及自主空間。參加色彩培訓後,婦女們說:「過去我們是憑著自己的喜好搭配顏色,還不知道裏面有這麼多的學問呢!經老師指導後配出的顏色就是漂亮!」

產品設計、文化保留

化妝包上的拐子和雲朵圖案是婦女們把傳統文化展現到現代用途的一個創作。這雙近乎百年歷史的〝三寸金蓮〞,細如虱卵般的針線勾勒出鞋跟上的雲朵。婦女說:「很久以前拐子、雲朵花紋主要用在男女的鞋墊、布襪和布鞋上。這些刺繡、畫花樣等技術自小從母親那裡代代相傳回來。」現在這些傳統基本被人遺忘了,期望透過「甘肅巧手工作坊」把她們漂亮的傳統保存及展現出來。

第一次發現〝軲轆圈〞是在婦女家的一張凳套上,原來古時的硬枕兩旁均繡上〝軲轆圈〞,有些是密集的〝軲轆圈〞幾何圖,有些是把四、五個〝軲轆圈〞拼在一起。正當我們苦思如何把〝軲轆圈〞設計用在產品上,婦女張占蓮創作出在四方包的兩旁繡上〝軲轆圈〞幾何圖。年過半百的她,在家除了要照顧兩名80多歲的老人家,還幫村民上鞋底。雖然家務繁重,但她從未耽誤做包的工作,幹得認真、仔細,但凡提起她的手藝也豎起大拇指。

婦女。貧窮

全球有14億人每日僅以1美元過活,當中有七成為女性。

在傳統農村,「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把婦女定位於照顧家庭的工作,而男性則掌管家庭經濟收入。隨着越來越多男人離開農村到城市打工,婦女的擔子就更沉重;不單要負責田裡的工作,還要照顧家裡長老幼小,有時也顧不上自己的身體健康。

婦女貧窮不單體現在經濟狀況上,亦包括較有限的自我發展空間,被剝削參與社會及社區的權利,以及應對環境轉變的脆弱能力。公平貿易保障生產者得到合理及穏定的收入外,亦關注生產者,特別是弱勢社群如婦女、兒童、少數民族的權利。透過培訓、充權、互相尊重的貿易模式,可以使生產者及其社區達致可持續發展。

在中國甘肅省,土地貧瘠,糧食僅夠自給自足,大部份青年人及男性均外出打工。我們透過施達基金會與蘭州市基督教會的協助,在蘭州市永登縣周邊農村,把村內婦女組織起來,除了提供讀寫算學習班、社區健康教育推廣、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外,亦依託她們現有的手工製作技術,成立「甘肅巧手工作坊」,進一步提升她們在社區的地位及改善其家庭經濟狀況。

在工作坊內,工作人員與婦女一起創作,討論製作細節及產品定價。在設計化妝包的過程中,婦女趙玲把傳統「三寸金蓮」 鞋跟上的圖案綉在化妝包上,創作出傳統與現代結合、典雅與實用的化妝包。在產品設計上,婦女們還要考慮成本、技術、用料等,這些均需要大家互相討論,建立合作的意識,作為未來發展的平台。香港公平貿易動力工作人員根據婦女的製作工時,與她們一起協商產品定價,另每件產品均額外給予產品定價的5%作為社區發展基金,由工作坊的婦女共同決定基金的使用。

一位打工回來的裁縫,看過婦女所製作的產品後,驚訝地說:「若不是親眼看過,我真不信這些包是我們這裡的人做出來!」婦女們現不單靠雙手來賺取工錢,還透過製作而激發她們的創作、合作、管理等能力。產品得到外間的認同,這份被肯定的價值,遠超過產品的定價。

自2009 年初,香港公平貿易動力與甘肅巧手工作坊合作,與她們共同開發產品及開拓市場,五年間共售出逾四萬件產品,扣除每位婦女的合理工錢後,累積發展基金及盈餘逾四萬元。您願意與我們一起,開闢她們頭上的一片天嗎?